副肿瘤性脊髓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运动功能障碍
- 下肢无力:首发症状常为不对称性双下肢无力,逐渐进展为行走困难,严重时出现截瘫或四肢瘫。
- 肌肉萎缩:长期运动障碍可能导致肌肉萎缩,以下肢尤为明显。
- 呼吸肌受累:病情急速进展时,脊髓受损平面上移,影响呼吸肌功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衰竭。
二、感觉异常
- 感觉减退或过敏: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灼烧感,对温度或触觉敏感度下降,通常从远端向近端蔓延。
- 感觉平面障碍:胸段脊髓受累时,可出现明确的感觉平面分界。
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 括约肌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或排尿/排便困难,部分患者出现尿潴留或便秘。
- 体位性低血压:自主神经调节异常可能导致血压波动。
- 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困难或性欲减退。
四、其他特征性表现
- 无痛性进展:坏死性脊髓病通常无背痛或脊柱叩击痛,可与肿瘤转移压迫相鉴别。
- 亚急性病程:部分类型(如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起病缓慢,病程与肿瘤进展不完全同步,多见于淋巴瘤患者。
- 快速恶化风险:坏死性脊髓病可能在数周内从下肢无力发展至呼吸衰竭,需紧急干预。
分型差异
- 坏死性脊髓病:多见于肺癌、淋巴瘤等,表现为横贯性脊髓损伤,脊髓灰质及白质广泛坏死,MRI可见脊髓肿胀。
- 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肌电图显示失神经电位,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细胞分离。
注:症状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因个体差异及原发肿瘤类型而异,早期识别并治疗原发肿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