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偏侧萎缩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类别:
一、肌肉与运动功能异常
- 面部肌肉萎缩
多从单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或面颊部开始,逐渐扩散至同侧其他肌肉,导致面部不对称、表情减少、咀嚼困难或闭口障碍; - 面部运动受限
表现为患侧闭眼困难、吹口哨无力、咀嚼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出现面部肌肉无目的刻板性跳动或痉挛。
二、皮肤与毛发改变
- 皮肤异常
患侧皮肤变薄、干燥、皱缩,皮下脂肪减少,可能出现色素沉着、白斑、毛细血管扩张,部分区域汗液分泌异常(增多或减少); - 毛发改变
局部毛发脱落、变白,或出现毳毛生长异常。
三、骨骼与结构变化
- 骨骼发育异常
同侧颧骨、下颌骨等下陷或发育不良,导致面部轮廓畸形,部分患者颧骨、额骨萎缩形成“刀痕样”凹陷; - 组织萎缩扩展
严重者可能累及头盖部、颈部、肩部,甚至对侧组织。
四、神经系统与感官症状
- 神经功能异常
患侧可能出现感觉减退(痛觉、温度觉迟钝)、舌肌萎缩、味觉异常,少数患者伴随癫痫发作; - 眼部症状
表现为眼球内陷、眼睑下垂、眼裂变小,或视物模糊。
五、其他并发症
部分患者合并手足徐动症、吞咽困难、咽喉麻痹等,或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如舞蹈样动作)。
注:本病多隐匿起病,常见于20岁前女性,病程进展缓慢,皮肤与肌肉萎缩界限常与健侧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