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暴露途径
溴氯菊酯可通过以下方式进入人体:
- 误服:可能因误认液体或药物而摄入;
- 皮肤接触:使用过程中未做好防护,导致皮肤直接接触高浓度药剂;
- 呼吸道吸入:喷洒时未佩戴防护用具,吸入气雾;
-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生产、运输或使用环节的溴氯菊酯,可能引发慢性中毒;
- 自杀性服用:部分人因心理问题故意服用。
2. 中毒机制
溴氯菊酯属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其毒性作用主要与以下机制相关:
- 神经兴奋:选择性减缓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道关闭,导致动作电位去极化期延长,引发周围神经反复放电,表现为中枢神经、脊髓及周围神经兴奋性增强;
- 代谢异常:若与有机磷农药混用,有机磷会抑制溴氯菊酯水解,增强其毒性。
3. 高危场景
- 农业生产:生产、包装或喷洒过程中防护不当易导致职业中毒;
- 家庭误用:误将溴氯菊酯当作清洁剂或药物使用。
预防建议:加强药品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做好个人防护,中毒后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