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度狭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 观察随访
若患儿无明显呼吸困难或喘鸣,可暂不治疗,但需密切监测呼吸状况,预防呼吸道感染。
二、中重度狭窄(呼吸困难明显)
-
药物治疗
- 抗感染与消炎:针对呼吸道炎症或感染,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克肟)联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缓解水肿。
- 对症治疗:合并喉炎或喘息时,可短期应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
-
手术治疗
- 气管切开术:严重呼吸困难者需紧急行低位气管切开术,以保持气道通畅,后续通过多次喉镜扩张改善狭窄。
- 球囊扩张术:微创介入治疗,通过支气管镜置入球囊反复扩张狭窄部位,适用于新生儿及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患儿。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需多次操作。
- 喉气管重建术:包括滑动喉气管成形术、环气管部分切除术等,适用于重度狭窄或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的患儿。滑动喉气管成形术无需软骨移植,术后无需长期气管切开,但需严格评估手术时机和适应证。
三、术后管理与注意事项
- 呼吸支持:术后需密切监测呼吸,必要时继续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 定期复查:通过喉镜或影像学检查评估狭窄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保持环境清洁,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
四、预后
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但重度狭窄或合并并发症者需长期随访。早期干预(如新生儿期手术)可显著改善预后,避免因长期缺氧导致发育迟缓。
提示:具体治疗方案需由耳鼻喉科、呼吸科等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