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1. 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作为首选药物,通常剂量为每日1mg/kg,分3次口服。对于急性期或严重病例,可使用甲泼尼龙进行大剂量冲击治疗。
- 作用机制: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迅速减轻炎症反应和症状。
- 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血压升高、向心性肥胖等。
2. 免疫抑制剂
-
甲氨蝶呤(MTX):作为常用的二线药物,通常以周剂量15~25mg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
-
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增殖和复制,具有抗炎作用。
-
副作用:可能引起肝酶增高、骨髓抑制等。
-
硫唑嘌呤:常用剂量为每日2~3mg/kg,每日用量不超过150mg。
-
作用机制: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自身抗体产生。
-
副作用: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肝损害。
-
环磷酰胺:用于对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者,通过干扰DNA合成来抑制T细胞增殖。
-
副作用: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3. 生物制剂
- 利妥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适用于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
- 作用机制:通过靶向特定免疫细胞或分子,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4. 其他药物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
-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用于对激素产生抗药性或治疗无效的患者。
5. 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 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肌肉功能和减少疼痛。
- 热疗和冷疗: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
- 饮食管理: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减少炎症。
- 适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 心理支持:帮助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治疗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需要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患者应定期复诊,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以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