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极其严重的心律失常,一旦发生,需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具体如下:
- 基本生命支持:
- 开放气道(A):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用仰头抬颌法等方法。
- 人工呼吸(B):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使用简易呼吸器,频率为 16~20 次 /min,以建立有效呼吸。
- 胸外按压(C):在心前区进行拳击,然后以 100 次 /min 左右的频率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以建立有效的循环。心肺复苏应在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发生后 1~4min 内开始。
- 进一步生命支持:
- 非同步直流电击除颤复律:这是终止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关键措施。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进行电击,每延迟 1min 除颤,复苏的生存率下降 7%~10%。首次复律能量一般为 200J,若未成功,可增加到 300~360J 进行重复电击,两次电击间隔一般为 30~60s。
- 气管插管与呼吸支持:尽快插入气管导管,使用呼吸机维持呼吸,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 开通静脉通路与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 药物复律:以肾上腺素为主的复苏药物,对电击复律疗效不佳或心室颤动为细颤波型时可使用。肾上腺素以 1mg 静脉推注开始(必须是弹丸式推注),必要时每 3~5 分钟重复一次,剂量可逐渐增加。其他常用的复苏药物还有利多卡因、胺碘酮、硫酸镁、普鲁卡因胺等。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休克、心室肥大等患者,胺碘酮常与直流电复律交替使用,同时早期补钾、镁,使血钾保持在 4.5mmol/L 左右,血镁维持在 1.2mmol/L 左右,以提高复律的成功率。
- 后续生命支持与预防复发:
- 射频消融:对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等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可采用射频消融等方法阻断房室旁路,消除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
- 植入 ICD:对于有高危因素或反复发作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患者,可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能在心律失常发生时自动识别并进行电击除颤或起搏治疗,预防心脏性猝死。
- 药物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 4~28 天,使用索他洛尔或普萘洛尔等 β 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猝死的发生率。对于其他一些恶性心律失常,如 R - on - T 型室性期前收缩、病理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长 Q - T 间期综合征等,也应尽快用药消除,以预防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发生。
- 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导致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基础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以消除病因,预防复发。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中,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