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治疗
- 间歇性低氧发作:需提高吸入氧浓度或增加通气压力缓解症状,严重者需心肺复苏。
- 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定期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2.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需权衡神经发育风险。
-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缓解急性喘憋,但不建议长期使用。
- 利尿剂(如呋塞米):改善肺间质水肿,但对总用氧时间无显著影响。
- 抗生素:控制反复感染,常用头孢菌素类等。
3. 手术治疗
- 严重结构异常:可选择支气管重建术、肺叶切除术或肺移植。
- 微创治疗:如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改善气道狭窄。
4. 呼吸支持治疗
- 氧疗与机械通气:维持正常气体交换,支持呼吸功能。
- 无创通气:适用于轻中度呼吸困难患者。
5. 康复与随访
- 呼吸训练:如深呼吸、吹气球等增强肺功能。
-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示:无症状者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密切观察;若出现反复感染、呼吸衰竭等,需及时就医评估手术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