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后想要好得快,需要尽快采取以下综合治疗措施:
- 清除毒物
- 催吐:在进食毒蕈后 6 小时内催吐效果较好。如果患者神志清醒,可使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喉部引起呕吐反应,也可口服 1% 硫酸铜溶液催吐。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损伤食道,且如果患者有严重消化道出血风险则不适合催吐。
- 洗胃:洗胃应在催吐后尽早进行,一般中毒 10 小时内均有洗胃必要。可使用 1:5000 高锰酸钾溶液、1%-4% 鞣酸溶液、0.5% 活性炭混悬液或浓茶反复洗胃,直至洗出液由浊变清。
- 灌肠与导泻:对口服中毒者,可采用灌肠导泻的方法,常用硫酸镁或硫酸钠,以清除肠道内残留的毒物。也可在洗胃后让成人口服活性炭,吸附 30-60 分钟后再导泻,以增强对肠道内毒物的清除效果。
- 使用特效解毒药
- 阿托品:主要用于对抗毒蕈碱样作用,适用于含毒蕈碱的毒蕈中毒,对出现胆碱能症状者应及早使用。轻者 0.5-1mg 皮下注射,每 15-30 分钟重复一次;严重者可 1-2mg 静脉注射,每 15-30 分钟一次,或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但牛肝菌中毒者禁用阿托品。
- 巯基解毒药:如二巯丁二钠、二巯丙磺酸钠等,可用于治疗肝损害型毒蕈中毒,能够打断毒素分子中的硫醚键,使毒性作用减弱,从而保护体内巯基酶的活力。
- 促进毒物排出
- 利尿:可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输入大量液体,同时可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以促进毒物通过尿液排出。还可用 5% 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进某些毒物的排出。
- 透析:对于严重中毒者,可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灌流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方法,清除血液中的毒物。尤其是出现全身症状严重、有肝脏和肾脏损害、皮肤黏膜出血和精神症状者,应尽早开始透析治疗。
- 对症支持治疗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毒后患者常因呕吐、腹泻等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补充钾、钠、氯等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出现肝损伤者给予保肝药物治疗;有肾功能损害者注意维持尿量,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存在心脏功能损害者给予营养心肌等治疗。
- 防治并发症: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感染、出血、休克、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如出血明显者可输新鲜血液或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出现呼吸衰竭时,应尽早给予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
- 饮食与护理
- 合理饮食:呕吐、腹泻、腹痛症状剧烈者暂禁食,恢复后先食用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粥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饮食要清淡,少盐少油,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水果、蔬菜等,补充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 日常护理: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减轻体力消耗,促进恢复。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毒蕈中毒的治疗应根据中毒的类型、症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治疗。一旦怀疑毒蕈中毒,应立即就医,并尽可能携带剩余的蘑菇样本或其照片,以便医生准确判断中毒类型,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