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休息与营养:患儿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促进身体恢复。
- 环境管理:保持居住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减少结核杆菌传播风险。
二、抗结核药物治疗
- 常用药物:
- 杀菌药物: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链霉素(S,因耳毒性副作用,儿童较少使用)。
- 抑菌药物:乙胺丁醇(E)。
- 治疗方案:
- 强化期: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疗程2-3个月,快速杀灭活跃结核杆菌。
- 巩固期:以异烟肼和利福平为主,疗程6-9个月,清除残留病灶。
- 总疗程:一般为6-12个月,部分重症或耐药病例需延长至12-18个月。
- 用药原则: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防止耐药性产生。
三、对症治疗
- 发热: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
- 咳嗽/咯血:使用止咳祛痰药;少量咯血卧床休息,大量咯血需紧急就医。
- 呼吸困难:重症患儿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辅助治疗。
四、手术治疗
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严重并发症(如淋巴结破溃窒息)或肺组织损伤严重的患儿,如气管周围淋巴结清除术或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五、定期复查与预防
- 复查项目:定期进行胸部X线/CT、结核菌素试验、肝功能检查,监测疗效及药物副作用。
- 预防措施:
- 接种卡介苗,降低重症结核风险。
- 避免接触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加强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
- 结核感染者需接受预防性治疗(如异烟肼6-9个月),降低发病风险。
注意事项
- 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需监督患儿用药依从性。
- 多数规范治疗患儿可痊愈,但需警惕药物肝毒性等副作用。
及时诊断、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疗方案并关注患儿营养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