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治疗与监测
- 生理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律不齐)通常无需特殊干预,需密切观察。
- 病理性心律失常需优先治疗原发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感染等。
- 保持正常睡姿、避免刺激,监测心率及生命体征。
2. 药物治疗
- 快速性心律失常:常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口服药物,严重时需静脉用药(如利多卡因)。
- 缓慢性心律失常:若心率过慢(如<50次/分)或出现症状,需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必要时安装起搏器。
- 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需及时纠正。
3. 非药物治疗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尝试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等迷走神经刺激法终止发作。
- 射频消融术:适用于药物无效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上速),但需评估婴幼儿血管条件。
4. 手术治疗
- 起搏器植入:用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小婴儿需选择单腔起搏器,4岁以上可考虑双腔。
注意事项:
- 所有治疗需在专业儿科心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调整药物剂量。
-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若出现面色苍白、拒奶、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提示:以上方案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请及时至医院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