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禁食与胃肠减压:立即禁食以减少胰腺刺激,同时进行胃肠减压,缓解腹胀和呕吐。
- 液体复苏:通过静脉补液或输注血浆纠正血容量不足,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营养支持:早期采用肠外营养,后期可过渡至肠内营养,必要时通过鼻胃管输入营养液。
二、药物治疗
- 抑制胰酶活性:使用抑肽酶、生长抑素(如奥曲肽)等药物减少胰酶分泌,控制炎症反应。
- 抗生素: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环丙沙星)预防或控制感染,尤其适用于合并感染或坏死组织继发感染者。
- 镇痛药物:对剧烈腹痛者,可短期使用杜冷丁等强效镇痛药,但需注意成瘾风险。
三、手术治疗
- 引流术:通过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切开胰腺包膜,放置引流管清除坏死组织和渗出液。
- 坏死组织清除术:对局限的坏死区域进行切除,并放置引流管持续冲洗。
- 附加手术:如胆道引流、空肠造口术等,针对并发症(如胆道梗阻)进行处理。
四、并发症处理
- 器官功能支持:
- 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 肾衰竭:采用持续血液透析治疗。
- 假性囊肿干预:若形成感染性假性囊肿,需经皮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解除压迫。
- 休克与代谢紊乱:积极纠正休克、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及酸碱失衡。
五、其他治疗
- 腹腔灌洗:重症患者可通过腹腔灌洗清除有害物质,减轻炎症反应。
- 内镜治疗:对胆源性胰腺炎,可通过内镜取石或放置支架解除胆道梗阻。
注意事项
- 重症监护:病情危重者需转入ICU,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器官功能。
- 多学科协作:治疗需结合外科、内科、影像科等多学科意见,制定个体化方案。
提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死亡率高,需早期干预并严格遵循医嘱。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