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期症状
被咬后数小时内,皮肤可能出现点状、条索状红肿,伴随瘙痒或灼热感。若搔抓或拍打虫体,毒液接触皮肤后症状会加重。 -
典型症状
- 红斑范围扩大,逐渐发展为密集丘疹、水疱或脓疱,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坏死,形成灰褐色痂皮。
- 灼痛感明显,尤其在触碰或活动时加剧。
-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头晕等全身症状,或局部淋巴结肿大。
-
严重情况
若毒液接触面积较大或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大面积糜烂、化脓,甚至导致视力受损(若毒液进入眼睛)。
建议处理措施:
- 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中和毒素。
- 避免搔抓或挤压患处,防止感染扩散。
- 若症状严重(如大面积红肿、发热),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膏或糖皮质激素治疗。
清明期间户外活动时,建议穿长袖衣物、避免直接拍打虫体,并注意环境清洁以减少隐翅虫接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