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定额人工工日是建筑工程预算中用于量化劳动力消耗的核心指标,其构成和计算方法如下:
一、基本概念
预算定额人工工日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工日数量。它综合了基本用工、其他用工及人工幅度差,是计算建筑安装产品价格的基础。
二、主要构成部分
-
基本用工
完成定额计量单位的主要用工量,按劳动定额规定应增(减)计算的用工量。
-
其他用工
包括超运距用工、辅助用工及人工幅度差:
-
超运距用工 :预算定额取定运距与劳动定额已包含运距之差,乘以单位运距用工量;
-
辅助用工 :如材料加工、电焊等配合性工作;
-
人工幅度差 :按基本用工+辅助用工+超运距用工总和的10%-15%计算。
-
三、计算方法
-
公式汇总 $$
\text{预算定额人工工日} = (\text{基本用工} + \text{超运距用工} + \text{辅助用工}) \times (1 + \text{人工幅度差系数})
$$其中,人工幅度差系数通常为10%-15%。
-
分步计算示例
-
基本用工 :100m³混凝土工程量 × 10m³/工日 = 10工日;
-
超运距用工 :(15m³ - 10m³) × 2工日/m³ = 10工日;
-
辅助用工 :5t砂石料运输 × 0.5工日/t = 2.5工日;
-
合计 :(10 + 10 + 2.5) × 1.15 = 35.875工日。
-
四、注意事项
-
工程量计算规则
-
材料运输距离以预算定额取定运距为准,超出部分单独计算;
-
同一现场内单位工程转移或工序交接产生的用工需单独统计。
-
-
调整系数应用
- 生产效率提升时,可通过调整人工幅度差系数反映实际消耗。
-
与实际用工的区别
- 预算定额工日是标准化的计算值,实际用工可能因技术改进、材料变化等调整。
五、应用场景
在工程预算编制中,预算定额人工工日用于:
-
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成本;
-
作为工程量与单价结合的基础;
-
与材料、机械台班等共同构成工程造价。
通过合理确定各用工组成部分,可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并保障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