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肠病的表现多样,具体如下:
- 无症状的带虫者:患者受到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但阿米巴原虫仅作共栖存在,90% 以上的人不产生症状成为包囊携带者。不过在适当条件下,阿米巴原虫可侵袭组织,引起病变,出现症状。
- 急性非典型阿米巴肠病:发病较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可有腹部不适,仅有稀便,有时腹泻,每日数次,但缺乏典型的痢疾样粪便,与一般肠炎相似,大便检查可发现滋养体。
- 急性典型阿米巴肠病:起病往往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加,每日可达 10 - 15 次之多,便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与里急后重,后者表示病变已波及直肠。大便带血和黏液,多呈暗红色或紫红色,糊状,具有腥臭味。病情较重者可为血便,或白色黏液上覆盖有少许鲜红色血液。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在早期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可有升高,粪便中可查到滋养体。
- 急性暴发型阿米巴肠病:起病急剧,全身营养状况差,重病容,中毒症状显著,高热,寒战,谵妄,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大便为脓血便,有恶臭,亦可呈水样或泔水样便,每日可达 20 次以上,伴呕吐、虚脱,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血液检查中性粒细胞增多,易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如不及时处理可于 1 - 2 周内因毒血症而死亡。
- 慢性迁延型阿米巴肠病:通常为急性感染的延续,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程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愈。在间歇期间,可以健康如常,复发常以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饮酒、受寒、疲劳等为诱因,每日腹泻 3 - 5 次,大便呈黄糊状,可查到滋养体或包囊。患者常伴有脐部或下腹部钝痛,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
阿米巴肠病还可能引发肠道并发症,如肠出血、肠穿孔、阑尾炎、中毒性巨结肠、非痢疾性结肠病变等,也可引起肝、肺、胸膜、心包、脑等肠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