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侵途径
柯萨奇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和呼吸道传播。感染者粪便或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可污染食物、水源或空气,健康人接触后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体内。病毒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间接感染。 -
局部繁殖与首次病毒血症
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咽部或肠道的局部淋巴结中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首次病毒血症。此时病毒可能引发轻微症状,如发热、咽痛等。 -
全身扩散与二次病毒血症
病毒随血流侵入网状内皮组织、肝、脾、骨髓等部位,在这些组织中大量繁殖后再次入血,形成二次病毒血症。这一阶段病毒可广泛播散至全身各器官,如心脏、脑、皮肤黏膜等,导致多系统病变。 -
致病机制
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如A组结合ICAM-1,B组结合CD55/DAF/CAR)侵入宿主细胞,并在细胞内复制。其直接损伤与免疫反应共同作用,引发心肌炎、脑膜炎、疱疹性咽峡炎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或未及时治疗,可能出现重症感染甚至并发症。
预防建议: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目前尚无特效疫苗,但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