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及解决途径如下:
一、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
初步行动与证据保留
-
立即复印并封存病历资料(门诊/住院病历、检查报告、手术记录等),要求医院加盖公章。
-
保留其他相关证据(药品、处方、缴费凭证等)。
-
-
医院内部处理
-
向医院医务处或医患关系办公室投诉,要求调查处理。
-
科室需在30分钟内报告投诉,重大纠纷需在2小时内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
-
行政调解与协商
-
卫生行政部门介入后,组织双方协商,可邀请医学/法律专家提供专业意见。
-
协商达成协议后,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可办理公证或律师见证。
-
-
医疗事故鉴定
-
若协商失败,可申请三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
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申请复检或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
-
-
法律途径
-
任何阶段均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侵权纠纷时效为1年,违约纠纷为2年。
-
仲裁需双方同意,由医疗专家和法律专家组成仲裁庭。
-
二、解决途径
-
自行协商
- 医患双方直接达成赔偿协议,可办理公证或律师见证。
-
人民调解
- 通过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协调,达成调解方案。
-
行政调解
- 向卫生行政部门(如卫健委)申请处理,部门介入调查后组织调解。
-
诉讼
- 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
-
仲裁
- 双方同意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专家组成仲裁庭作出裁决。
三、注意事项
-
时效性 :协商、诉讼等程序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后1年内提出。
-
证据管理 :封存病历、保留书面材料,防止证据丢失或篡改。
-
专业帮助 :建议委托律师参与协商、谈判及法律程序,提高维权效率。
通过以上流程和途径,医患双方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规范医疗纠纷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