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处理
过敏性血管炎的首要处理措施是立即识别并停止接触可疑过敏原,包括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化学物质或异种蛋白等。若由感染诱发,需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病因去除可避免病情恶化并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适用于中重度病例,能快速抑制炎症反应,症状缓解后需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量。
-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用于激素疗效不佳或副作用明显的患者。
- 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适用于轻症仅有皮肤症状的患者。
- 其他辅助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缓解关节痛,秋水仙碱抑制中性粒细胞活性,抗生素控制合并感染。
重症及复杂病例处理
对于累及内脏(如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内镜下止血、病变肠段切除术等外科干预。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可快速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
支持与护理
患者需保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营养均衡为主,减少高脂肪及刺激性食物摄入。皮肤破损处需预防感染,定期监测症状变化。心理疏导和避免接触过敏原的长期管理也至关重要。
中医及辅助疗法
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原则,可辨证使用四妙勇安汤等方剂。雷公藤外敷可缓解皮肤症状,但因其毒性需严格遵循外用指导。
随访与预防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等指标,评估疗效及药物副作用。愈后每年春秋两季建议中药巩固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日常生活中需加强锻炼、注意保暖,并建立过敏原档案避免再次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