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硬化的处理需结合疾病分期及个体情况,采取综合管理策略延缓肾功能恶化。具体措施如下:
一、基础治疗
-
血压控制
- 目标血压控制在120/80mmHg左右,优先选用ACEI(依那普利、卡托普利)或ARB(氯沙坦、厄贝沙坦)类药物,兼具降压和减少蛋白尿作用。
- 若血压控制不佳,可联用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或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
-
蛋白尿管理
- 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0.6-0.8g/kg/天),以优质蛋白(鸡蛋、牛奶、瘦肉)为主。
- 使用ACEI/ARB类药物降低尿蛋白,必要时联用黄葵胶囊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二、病因及并发症控制
-
原发病治疗
- 糖尿病肾病需严格控糖(目标空腹血糖≤7mmol/L),优先选择对肾功能影响小的降糖药(如胰岛素、格列喹酮)。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来氟米特)。
-
代谢异常纠正
- 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建议睡前服用以减少肌溶解风险。
- 贫血患者补充铁剂、叶酸或促红细胞生成素。
三、生活方式干预
-
饮食调整
- 低盐(<5g/天)、低脂、低嘌呤饮食,限制腌制食品、动物内脏及酒精摄入。
- 水肿患者限制水分摄入,每日尿量+500ml为参考标准。
-
日常管理
- 避免劳累、感染及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
四、终末期替代治疗
- 透析治疗:当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1.73m²时,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
- 肾移植:适用于年轻且无严重并发症者,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防止排斥反应。
五、监测与随访
- 每3个月复查肾功能、尿蛋白定量及电解质,每年评估心血管风险。
- 出现水肿加重、少尿或血肌酐快速上升需及时就医。
注:肾小球硬化多不可逆,但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延缓进入尿毒症期。治疗方案需由肾内科医生根据病理类型及肾功能分期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