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即识别与体位调整
- 保持患者平卧位,双腿抬高约15°-30°以减少回心血量,同时松开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 若患者意识丧失,立即检查呼吸和脉搏,确认无反应且无有效循环时启动心肺复苏(CPR)。
2. 呼救与监测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提供患者症状、年龄及地址。
- 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尿量,评估休克程度。
3. 氧疗与容量复苏
- 给予高流量吸氧(≥6L/min),必要时面罩吸氧或气管插管。
- 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林格液(300-500ml/次),若血压仍不升,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4. 药物治疗
-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2-20μg/kg/min)用于提升血压,去甲肾上腺素(0.05-0.5μg/kg/min)用于严重低血压。
- 强心药物:米力农或洋地黄类改善心肌收缩力。
- 镇静镇痛:吗啡3-5mg静脉注射缓解焦虑和胸痛。
5. 病因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优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溶栓治疗。
- 心脏瓣膜病:紧急手术修复或置换。
- 心律失常:电复律或胺碘酮转复。
6. 机械辅助装置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适用于心源性休克合并机械并发症。
- 体外膜氧合(ECMO):用于严重低氧血症或心脏停搏。
7. 并发症防治
- 急性肾衰竭:呋塞米利尿或肾脏替代治疗。
- 感染:广谱抗生素覆盖,必要时引流感染灶。
- 凝血异常: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
8. 中医辅助治疗
- 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可改善微循环。
注意事项:
- 避免过量补液导致肺水肿。
- 禁用β受体阻滞剂,以免加重心脏抑制。
- 转运途中持续生命支持,优先选择有介入条件的医院。
提示:心源性休克死亡率高达50%-80%,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是关键。家属应避免自行用药,配合急救人员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