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处理需根据病因、狭窄程度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综合治疗方案,主要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一、药物治疗
- 支气管扩张剂
通过松弛气道平滑肌缓解痉挛性狭窄,常用药物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 - 激素与抗炎药物
- 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可减轻黏膜水肿和炎症;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抗炎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 抗生素与化痰药
- 感染引起的狭窄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控制感染源;
- 痰液堵塞时应用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促进排痰。
二、介入治疗
- 球囊扩张术
通过支气管镜引导下机械扩张狭窄段,适用于局限性狭窄。 - 支架置入术
短期或长期支撑狭窄部位,维持气道通畅,尤其适合肿瘤压迫或术后狭窄。 - 激光/冷冻消融
清除增生组织或瘢痕,改善气道通畅性。
三、手术治疗
- 气管/支气管成形术
切除狭窄段后修复或重建气道,适用于长段狭窄或结构异常。 - 肺叶切除术
当狭窄累及肺组织且功能严重受损时,需切除病变肺叶。 - 解除外部压迫
针对肿瘤、淋巴结肿大等外部压迫因素,行病灶切除或减压术。
四、物理治疗与支持疗法
- 呼吸康复训练
包括腹式呼吸、深呼吸等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通气功能。 - 呼吸道清洁术
通过拍背、吸痰等方式清除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 氧疗
对低氧血症患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纠正缺氧状态。
五、其他注意事项
- 病因管理:如结核、过敏需针对性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严格戒烟、避免刺激性气体暴露;
- 定期随访:监测气道通畅度及肺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不同治疗方式可联合应用,例如药物控制炎症后行支架置入,或术后配合呼吸训练加速康复。儿童患者需根据年龄调整方案,必要时选择气管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