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需要立即进行医疗干预。以下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处理原则和措施:
一般处理
- 体位: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 吸氧: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严重者可采用无创呼吸机持续加压(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给氧,增加肺泡内压,加强气体交换,并对抗组织液向肺泡内渗透。
- 救治准备:开放静脉通道,留置导尿管,进行心电监护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药物治疗
- 镇静:吗啡静脉注射可以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带来的额外心脏负担,同时具有舒张小血管的功能,减轻心脏负荷。
- 快速利尿:呋塞米静脉注射,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静脉扩张作用,有利于肺水肿缓解。
- 血管扩张剂:
- 硝普钠:为动、静脉血管扩张剂,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症状。
- 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扩张小静脉,降低回心血量,使左室舒张末压及肺血管压降低。
- α受体拮抗剂:如乌拉地尔,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 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
- 洋地黄类药物:如毛花苷C,适用于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并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
- 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并有一定的增强心肌收缩、扩张外周血管作用。
非药物治疗
- 机械通气:包括无创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用于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
- 心脏辅助装置: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辅助心脏泵血,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其他措施
- 控制液体摄入:严格控制患者液体的摄入量,尤其是盐分摄入。
- 合理饮食: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避免进食过咸、过油腻的食物。
-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会增加心脏负担,应保持大便通畅。
- 预防感染:心力衰竭患者抵抗力较弱,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无法避免,应佩戴口罩。
- 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如有需要,请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