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休息与保暖: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以防受凉加重症状。
- 多饮水:稀释痰液,促进排痰,每日饮水量建议1.5-2升。
-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粉尘、烟雾等刺激性气体。
二、对症治疗
-
镇咳
- 干咳无痰:可选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药,但痰多者禁用强力镇咳药(如可待因)。
- 夜间咳嗽明显:可短期使用复方甲氧那明等复合制剂。
-
祛痰
-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推荐盐酸氨溴索、溴己新或桉柠蒎,可口服或雾化吸入。
- 中医辅助:刮痧天突穴、肺俞穴,或艾灸大椎穴以缓解症状。
-
解痉平喘
- 支气管痉挛时:使用氨茶碱、沙丁胺醇等药物缓解气喘。
-
退热
- 体温<38.5℃: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并多饮水。
- 体温≥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
三、抗感染治疗
- 细菌感染:明确细菌感染证据时,首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疗程一般5-7天。
- 病毒感染:通常无需抗生素,以对症治疗为主;若合并流感病毒,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
- 特殊人群: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需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四、中医调理
- 风寒袭肺证:可服用杏苏散或三拗片。
- 风热犯肺证:推荐桑菊饮或银翘散。
- 燥邪犯肺证:使用秋梨润肺膏等润燥方剂。
五、注意事项
- 避免误区:多数患者无需住院,但若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或痰中带血,需及时就医排除肺炎等并发症。
- 慎用药物:镇咳药可能掩盖病情,痰多者慎用;解痉药可能引起心悸,高血压患者需谨慎。
- 预防复发:戒烟、加强锻炼、接种流感疫苗,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
提示:以上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