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治疗药物
- 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用于缓解水肿和高血压,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
- 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缬沙坦):控制血压以延缓肾功能恶化,减少蛋白尿。
-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泼尼松):适用于肾小球肾炎等免疫性疾病引发的肾衰竭。
- 保肾排毒药物(如肾衰宁、海昆肾喜胶囊):帮助清除体内毒素,改善肾功能。
- 纠正贫血药物(如罗沙司他、铁剂):改善肾性贫血,提升生活质量。
- 肠道磷结合剂与活性维生素D3:调节钙磷代谢,预防肾性骨病。
二、中医经验方剂(需辨证使用)
- 脾肾阳衰证:可用补肾壮阳饮(含仙茅、鹿茸粉等)。
- 脾肾阴竭证:推荐补肾养阴汤(含淡菜、龟甲胶等)。
- 精亏血虚证:适合益肾填精饮(含龟甲胶、黄精等)。
- 水毒湿浊内逆证:渗利醒脾饮可健脾降浊。
三、辅助治疗与注意事项
- 中药灌肠(如蒲公英、大黄煎剂):促进毒素排出,改善肾功能。
- 中西医结合:如百令胶囊、金水宝联合尿毒清颗粒,可延缓肾衰竭进程。
- 生活方式调整: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定期复查。
重要提示:
肾衰竭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若病情进展至尿毒症期,需考虑透析或肾移植。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偏方,以免加重肾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