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桥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式:
一般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瑜伽等适度的体力活动。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避免高热量食物,减少心脏负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 心理干预:部分心肌桥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和心理支持等方式进行干预。
药物治疗
- β 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轻收缩期冠脉压迫,延长舒张期充盈时间,增加冠脉血流灌注,改善心肌供血并缓解症状,是有缺血症状心肌桥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 钙通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䓬和维拉帕米,具有负性变时、变力作用,可用于缓解心肌桥患者的缺血症状,尤其适用于对 β 受体阻滞剂有禁忌证的患者,还可缓解因心肌桥而诱发的冠脉痉挛。
- 伊伐布雷定:可作为有症状心肌桥患者的二线用药,适用于无法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或者药物已使用最大剂量仍不能有效控制心率的患者。它是窦房结起搏电流特异性抑制剂,降低心率的同时不影响心肌收缩性和房室传导。
手术治疗
对于临床上频繁发作心绞痛且症状重(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分级≥3 级心绞痛),冠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压迫冠脉直径>75%,或合并血流储备分数(FFR)≤0.75(dFFR≤0.76),规范药物治疗不能缓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 心肌桥切开松解术:通过分离并切断隧道冠脉之上的肌纤维实现,可在体外循环下或非体外循环下手术,也可采用小切口进行。适用于单纯前降支心肌桥患者、不合并心肌桥近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者。
- 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通过搭建新的血管通路,绕过被压迫的血管来恢复血流。适用于隧道动脉位置深、长度长(心肌桥长度>25mm,厚度>5mm),合并心肌桥近端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者。
介入治疗
一般选择支架治疗要特别谨慎,因为生物可降解支架在心肌桥压迫下可能碎裂,药物球囊不建议应用在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心肌桥段。但对于一些特定患者,在充分评估后,也可考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通过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供应,但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
对于没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通常定期复查即可,包括症状评估、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液检查等,随访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确定,一般每 3 - 6 个月进行一次。如果出现症状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