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要素,根据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六大类,具体如下:
一、资产类科目
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及其增减变动情况,包括:
-
流动资产
应收账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
非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
二、负债类科目
反映企业各项负债的构成及变动,包括:
-
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递延所得税负债等。
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及变动,包括:
-
实收资本(或股本)
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
资本公积
股权溢价、接受捐赠等。
-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后留存的收益。
-
未分配利润
企业未分配的净利润。
四、成本类科目
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
-
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
劳务成本
企业对外提供劳务的成本。
五、损益类科目
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
-
收入类科目
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
-
费用类科目
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
利润类科目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
六、共同类科目
反映企业某些具有双重经济属性的科目(初级考试不涉及):
-
金融工具 :如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
结算工具 :如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
补充说明
-
科目分类方法
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为六大类,按提供信息详细程度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
科目编号体系
采用三位数编码,例如1001表示库存现金,1002表示银行存款。
-
易混淆科目
如递延收益、商誉减值等,需结合具体业务场景理解其核算逻辑。
以上科目体系覆盖了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方面,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会计准则和具体业务进行细分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