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医保异地就医政策为参保人员提供了便捷的跨省和省内就医结算服务。以下是对该政策的详细解读,包括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义、备案流程、报销政策、以及相关的管理规定。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义和条件
定义
异地就医是指参保人员在参保地以外的其他省、市(州)的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就医、购药行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指参保人员跨统筹区异地就医时,只需支付按规定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其他费用由就医地经办机构与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按医疗保障服务协议约定审核后支付。
条件
- 跨省异地就医人员必须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才能直接结算。
- 省内异地就医人员无论是否办理备案,均可直接结算。
异地就医备案的流程和渠道
备案流程
- 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甘肃医保APP、甘肃医保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办理备案。
- 也可前往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
备案渠道
- 线上渠道: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甘肃医保APP、甘肃医保微信公众号、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等。
- 线下渠道: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窗口。
异地就医的报销政策和比例
报销政策
-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限价标准。
- 执行参保地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等有关规定。
报销比例
- 跨省异地转诊人员支付比例降低不超过10个百分点;跨省异地急诊抢救人员支付比例的降幅不超过10个百分点;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支付比例降低20个百分点。
- 省内异地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直接结算政策,支付比例降低不超过20个百分点。
异地就医的监管和管理
监管措施
- 就医地经办机构应将异地就医人员纳入本地统一管理,在医疗信息记录、绩效考核、医疗行为监控、费用审核、总额预算等方面提供与本地参保人员相同的服务和管理。
- 参保人员应按分级诊疗的相关规定,持医保电子凭证、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卡有序就医,确因病情需要异地就医的,可通过参保地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向统筹区外医疗机构转诊。
管理规定
- 参保人员因同种疾病再次跨统筹区转外就医的,应提供就医医院转诊手续再次办理备案;超出备案有效期但因同种疾病确需在就医地继续治疗的,需提供医院相关证明,参保地经办机构可为患者办理一次延期备案手续,延期备案有效期为6个月。
甘肃医保异地就医政策通过简化备案流程、统一报销政策和加强监管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参保人员的就医体验和报销效率。参保人员只需办理简单的备案手续,即可在跨省和省内定点医药机构享受直接结算服务,极大地减轻了垫付医药费用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