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是中国近年来在政务服务改革中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旨在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以下是这两个概念的具体解析:
一网通办
“一网通办”指的是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形成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通过“一次认证”,实现“全网漫游”,使得企业和群众办事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
- 1.“通”:解决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问题,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如果不打通,企业和群众在不同部门之间办事时需要重复提交材料,导致办事效率低下。
- 2.“办”:将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需进入一个平台,就能办理不同领域的事项,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等问题。
跨省通办
“跨省通办”是一种政务服务模式,旨在实现异地办理,提升办事效率。其主要目的是简化民众办事流程,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在不同省份办理的业务。跨省通办主要有三种业务模式:
1.全程网办: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由业务属地为申请人远程办理。
2.异地代收代办:对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申请人可在异地政务服务大厅提交申请材料,由收件窗口进行形式审查和身份核验后,通过邮寄或系统转送至业务属地部门完成办理。
3.多地联办:对需要申请人分别到不同地方现场办理的事项,通过多地协同办理工作机制,整合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和档案材料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享,实现申请人只需到一地即可完成办理。
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都是中国政务服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的目标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 一网通办侧重于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务服务的线上化和一体化,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提升办事效率。
- 跨省通办则侧重于解决跨地域办事的难题,通过多种模式实现异地办理,方便群众和企业跨省办事。
实际应用案例
例如,邯郸市通过设立“跨省通办”窗口,实现了京津冀三地政务服务事项的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免费邮寄、就近取证,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总结
“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都是中国政务服务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和跨地域协作,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中国政务服务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