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加工贮藏和保管是确保药效和安全的关键环节,需根据药材特性采取科学管理措施。以下是综合整理的主要内容:
一、加工前处理
-
净制 :去除泥土、非药用部分及杂质,如根茎类需洗净切断,叶类需干燥后切碎。
-
干燥 :通过日光、阴干或烘干方式去除水分,控制含水量在10%-20%。
-
特殊处理 :
-
防虫 :易生虫药材(如党参、薏苡仁)需密封保存,或用酒精(10ml/1kg药材)浸泡。
-
防潮 :含淀粉或糖类的药材(如山药、阿胶)需密封或用谷壳、石灰瓮贮藏。
-
二、加工后贮藏
-
分类原则 :
-
按性状(易挥发/氧化/易受潮)分区存放,如易挥发药材(薄荷、砂仁)需密封容器。
-
中成药按剂型(丸剂/散剂)分类,内服与外用药分开。
-
-
容器选择 :
-
优先使用陶瓷、玻璃或密封塑料容器,避免金属容器氧化药物。
-
炮制品需防虫防潮,可用沼气防虫或密封仓保存。
-
-
环境控制 :
-
温度:15-25℃,避免高温导致有效成分挥发或低温结冰。
-
湿度:50%-70%,通过通风、除湿设备维持适宜环境。
-
光照: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色素和有效成分氧化(如红花、菊花)。
-
三、贮藏管理措施
-
定期检查 :发现虫蛀、霉变、变色立即处理,变质后需彻底销毁。
-
先进先出 :遵循库存管理原则,确保药材在有效期内使用。
-
特殊药材处理 :
-
冬虫夏草:密封冷藏或冷冻保存。
-
西红花:棕色玻璃瓶阴干,避免泛油。
-
四、变质预防与应急处理
-
预防措施 :
-
仓储环境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
药材入库前严格检查,剔除异常品。
-
-
应急处理 :
-
受潮霉变:晾晒或微火烘烤。
-
虫蛀:低温冷冻或化学药剂处理。
-
五、现代技术应用
-
自动化仓储 :采用RFID、温湿度传感器实现精准管理。
-
真空包装 :煎煮后的药液真空密封保存。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延长中药贮藏周期,保障药效与安全。不同地区可根据气候条件调整管理细则,但核心原则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