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质控检查内容表是确保血液透析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工具,涵盖环境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检查内容:
一、环境管理
-
区域划分与布局
-
洁污区域明确,透析单元使用面积≥3.2m²,床间距≥0.8m
-
隔离区域设置合理,被污染物品单独存放于黄色垃圾袋
-
-
空气与物体表面消毒
-
每班次透析后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
定期清洁透析机、管道及工作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
-
-
温湿度控制
- 透析室温度控制在22-26℃,湿度45%-60%
二、设备维护与透析液管理
-
设备性能监测
-
每日检查反渗机运行参数(电导率<50US),每月进行细菌培养
-
定期维护透析器,记录维护日志
-
-
透析液管理
-
透析液需具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证,自制透析液需有批准文号
-
每月检测溶质浓度和细菌培养,记录原始数据
-
三、人员管理
-
资质与培训
-
医护人员需持透析操作资质证,定期参加培训(每年至少1次)
-
新员工进行专项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
-
岗位职责与流程
-
明确医护技人员职责,执行透析医嘱、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如低血压、空气栓塞等)
-
建立透析液配制标准操作流程(SOP),确保规范操作
-
四、感染防控
-
手卫生与消毒
-
配备免洗手消毒液,使用后开启时间≤24小时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
-
医疗废物管理
-
使用黄色医疗垃圾袋存放污染物品,定期消毒处理
-
建立医疗废物追溯机制
-
五、记录与持续改进
-
质量监测与记录
-
每日记录透析液检测结果、设备运行数据
-
定期分析质量指标,制定改进措施
-
-
应急预案与反馈
-
建立透析器故障、感染等应急预案,定期演练
-
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质控工作
-
以上检查内容需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检查表,定期进行自查和第三方评估,确保血透室符合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