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并非都是江西人过来的
移民历史中湖北人口来源多样
“江西填湖广”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移民运动,元末明初时,朱元璋命令九江、景德镇、乐平等地的人前往湖北。据《明史》《明太祖实录》以及历史学家葛剑雄的考证,瓦屑坝移民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1370 - 1417 年)历时 48 年。在洪武年间(早期)湖北地区的 174 万总人口(不包括施州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中,土著人口占 43%,移民人口占 57%;在湖北的 98 万移民人口中,江西籍移民约为 69 万,占总人口的 70% 。也有观点认为洪武二十六年(1398)湖北省人口八成来自江西(南昌诸县为主,还有饶州府、吉安府、九江府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湖北人都来自江西。现代的湖北汉族基本上是陕西河南山西移民、江西移民、湖北楚国土著、湖南北上蛮族、安徽江苏江淮移民的后代,湖北和江苏、安徽一样,是汉民族的混血走廊,囊括了所有汉族的相貌。
语言文化体现人口来源的多元性
大量的江西人后代不说赣语,却说着本土的西南官话。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如果湖北人都来自江西,那么语言上应该更多地保留赣语特征,但实际并非如此,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湖北人口来源的多样性。
外貌特征反映多民族融合
湖北囊括了所有汉族的相貌,比如塌鼻子、宽鼻子、短鼻子、眼窝深、眉骨突出、个子矮、皮肤深、扁脑袋、圆脑袋的是江西南部、南方蛮族的后代;下巴翘的、方脸的人则有很多江苏中北部血统;湖北楚国土著男性的相貌是窄瘦脸、中长脸、尖脸、浓眉,肤色为标准的黄种人肤色,这种脸型遍及湖北各地的汉族人群中。不同的外貌特征反映出湖北人口有着多元的民族和地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