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中度风险区域指存在潜在污染或疫情传播风险的特定区域。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其定义可分为两类:
- 医疗机构环境管理:指有普通患者居住或活动,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等可能对环境表面造成污染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等。
- 疫情防控划分: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停留一定时间,且可能引发疫情传播的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
二、核心特征
- 污染风险:在医疗机构中,因患者日常活动可能导致环境表面受病原体污染;在疫情防控中,因感染者停留增加传播风险。
- 管理措施:
- 医疗机构需每日进行2次湿式清洁,使用消毒剂处理高频接触表面,并遵循“先清洁后消毒”“清洁单元化”等原则;
- 疫情管控时,中风险区需采取“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等限制性措施。
三、与高低风险区域的差异
- 对比高风险区:
- 高风险区一般为感染者居住地或活动频繁区域,需实施更严格封锁;
- 中风险区传播风险相对可控,管理措施侧重限制流动而非完全封闭。
- 对比低风险区:
- 低风险区无或仅有短暂患者停留(如行政办公区),或位于中高风险区所在县的其他区域,仅需常规防控。
四、动态调整
中风险区可随疫情变化升降级。例如,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中风险,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则降为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