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前放线定位的关键要点
放线定位是土方开挖前的核心准备工作,直接影响施工精度和后续工序质量,具体流程及要点如下:
一、放线定位流程
-
图纸复核与基准点确认
- 复核施工图纸的坐标、轴线、标高等数据,确保计算无误。
- 核对甲方提供的基准点(通常为3个),完成交接验收,误差需与相关部门沟通调整。
-
坐标网与水准点布设
- 在施工现场选择稳固位置设置坐标点,构建轴线控制网;引入永久水准点并做好保护。
- 高程控制需通过闭合检查布设,水准点间距约50米,闭合差≤3mm。
-
现场放线实施
- 仪器测量法:采用全站仪、GPS或经纬仪进行精准放线,确定开挖边界和深度。
- 龙门板定位法:在基础外设置龙门板,拉施工线并用钢尺复核尺寸,标记轴线位置。
- 复杂地形处理:对等高线弯曲或地形复杂区域,增设标高桩或加密方格网。
-
验收与移交
- 完成定位放样后,需经建设、规划及测绘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开挖。
二、放线工具与材料
- 测量设备: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红外线测距仪等。
- 辅助工具:钢尺、墨斗、木桩(或竹竿)、龙门板、红油漆等。
- 桩点保护:采用混凝土预埋钢板固定桩点,防止施工干扰。
三、注意事项
- 精度控制:定期复查轴线及角度,避免累计误差;龙门板拉线需紧绷,钢尺合尺复核。
- 桩点保护:坐标点、水准点需设置围护,避免机械碰撞或掩埋。
- 分层标记:堆山或深挖区域,桩点需分层标注标高,采用不同颜色区分。
通过上述步骤,可确保土方开挖范围、深度及地形与设计一致,减少后续沉降、偏位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