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微信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中撤销审核中的立案申请,您需要了解具体的撤销步骤和条件,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操作。以下是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
撤销申请的步骤
通过微信小程序撤销
- 登录小程序:打开微信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进入个人诉讼服务页面。
- 查找待审核申请:找到您已提交的诉讼申请,查看申请状态。如果状态显示为“待审核”,则可以选择撤销申请。
- 填写撤销申请:根据系统提示,填写撤销申请的相关信息,如撤销原因等,并提交申请。
- 等待审核:提交撤销申请后,需要等待法院的审核处理。法院会依法对撤诉申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
联系法院撤销
- 电话联系:直接致电立案单位,表达撤销意愿,提供案件信息,并按照接线员的指示进行操作。
- 网上操作:登录相关平台,找到案件管理模块,选择撤销案件选项,按提示操作即可。
撤销申请的条件
法律规定
- 自愿撤诉:撤诉必须是原告自愿且合法的行为,必须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提出。
- 符合法律规定:撤诉申请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申请人必须是原告或其法定代理人,撤诉必须是原告自愿,且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具体条件
- 撤诉时机:原告可以在宣判前申请撤诉,但必须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提出。
- 申请材料:需要提交书面撤诉申请书,明确表达撤诉的意愿和理由。申请书应包含原告的基本信息、案号、撤诉的理由以及原告的签名等。
联系法院的方式
电话联系
直接拨打法院的诉讼服务热线12368,或联系立案庭的具体电话进行咨询。
网上查询
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中,查看立案申请状态,并根据提示进行操作。如果需要进一步帮助,可以联系法院的在线客服或留言咨询。
要在微信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中撤销审核中的立案申请,您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提交撤销申请或联系法院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务必遵循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确保所有操作合法合规。
人民法院小程序审核标准是什么
人民法院小程序的审核标准主要依据微信小程序的通用审核规则,结合司法服务的特殊性,需满足以下要求:
-
基本信息规范
小程序名称、简介、logo需清晰合法,不得侵犯他人权益(如商标权、著作权),禁止使用模糊表述或与功能无关的热词。例如,简介需明确说明诉讼服务功能,如"在线立案、案件查询"等,而非泛泛描述"提高法律体验"。 -
服务类目一致性
小程序提供的司法服务类目(如民事立案、执行申请)必须与实际功能一致,且所有服务入口需在首页直达或通过两次点击可达。例如,若提供"在线调解"服务,需在首页设置明显入口。 -
功能合规性
- 禁止诱导用户分享、关注或下载(如"分享后优先立案"等弹窗);
- 不得包含营销广告或虚假信息(如夸大立案成功率);
- 隐藏功能(如仅会员可见的加急立案)需确保无违法违规内容。
-
页面内容限制
页面不得出现测试类内容(如算命"官司运势")、虚假承诺(如"100%胜诉")或误导性信息(如虚构司法流程)。 -
实名认证与材料审核
用户需通过身份证实名认证,提交的起诉状、证据材料等需清晰可辨,且符合《民事诉讼法》要求。例如,合同类证据需扫描为PDF格式并标注关键条款。 -
技术实现要求
小程序代码需稳定运行,不得模仿微信客户端功能(如禁止开发"法院版朋友圈"),且需适配主流移动设备。
提示:具体审核结果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查看,若材料不完整将提示补正。建议参考《微信小程序审核规范》和《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操作指引》准备材料。
如何在人民法院小程序中提交申诉
在人民法院小程序中提交申诉的步骤如下:
-
登录小程序
打开微信,搜索“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如“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福建”),进入后完成实名认证并登录。 -
选择申诉模块
登录后点击“网上信访”或“申诉信访”模块进入申诉页面。 -
填写申诉信息
- 选择申诉类型(如民事、刑事等);
- 填写申诉人、被申诉人信息及联系方式,需确保至少填写一条有效信息;
- 上传原审案件信息、申诉理由及相关证明材料(如判决书、证据等)。
-
提交申请
确认信息无误后点击“提交”,系统会提示“提交成功”。 -
查询进度
提交后可在小程序“立即查询”或平台首页查看办理进度,2个工作日内会收到是否受理的通知。
注意事项:
- 需通过实名认证,未注册用户需先点击“注册”完成信息录入和人脸识别;
- 若需补充材料或视频接谈,可通过平台其他功能模块操作。
以上流程适用于全国法院网上申诉信访平台,具体操作细节可能因地区略有差异。
人民法院小程序的隐私政策有哪些内容
人民法院小程序的隐私政策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平台规范制定:
-
个人信息收集范围
- 仅收集完成诉讼服务所需的必要信息,包括身份验证信息(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案件相关材料等。
- 禁止收集与司法服务无关的敏感信息(如健康、财务等)。
-
数据使用规范
- 信息仅用于诉讼服务场景,包括案件受理、审判流程、执行送达等法定用途。
- 严禁将用户数据用于商业营销或第三方共享(除非法律强制要求)。
-
安全保护措施
- 采用加密技术传输敏感数据(如人脸识别、电子签名)。
- 建立分级保护制度,按信息安全等级对系统进行安全管理。
- 设置访问权限控制,仅限授权人员处理用户信息。
-
用户权利保障
- 可随时通过小程序查询、更正或删除个人数据。
- 拒绝授权后仍可正常使用基础诉讼功能(如立案、查询进度)。
- 对信息处理有疑问时可联系法院工作人员或通过12368热线投诉。
-
特殊场景说明
- 在线调解/执行阶段可能需共享必要信息给调解机构或执行法院。
- 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时,严格遵循《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信息保护。
注:具体条款以小程序内公示的《隐私政策》为准,建议用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并勾选同意。若遇隐私泄露风险,可通过司法公开渠道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