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医改具体措施
三明医改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重点措施,以下是详细介绍:
第一阶段(1.0 版本):治混乱、堵浪费
医改先药改
- 重点监控药品:将 129 种辅助性、营养性且历史上疑似产生过高额回扣的药品品规,列为第一批重点跟踪监控对象。凡采购使用这 129 种品规的全市 22 家公立医院,必须备案,医院院长要审批签字、开具处方的医生要签字备案且公开公布采购数量。该措施实施后,医药费用明显回落,一年节约近 2 亿元,补上了医保基金亏损的窟窿。
取消以药养医
- 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从 2013 年 2 月 1 日起,县级以上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的出厂价和到病人手上的价格一样。
- 带量采购: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实行最低价采购。2013 年初夏,三明市卫生局要求 22 家公立医院按药品通用名上报临床用药目录,由卫生局药采办遴选和审定后,交给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市医管中心再通知有资质的 9 家药品配送公司与药企或药品代理商议价采购,按低价中标的原则确定入围限价药品目录。
- 落实相关政策:严格落实一品两规两票制和药品采购院长负责制、提升医疗服务价格等政策,斩断药品和医院之间的利益链条。公立医院按月向医管中心申报药品采购计划,医管中心通知配送公司送药,药品到医院验收后,配送公司凭验收单与医管中心结算药款,医管中心再和医院结算药款。同时,从医保基金中预付给配送公司一个月的药款作为采购药品的预付款。
第二阶段(2.0 版本):建章程、立制度让医疗回归医学本质
人员薪酬管理
- 政府考核发放工资:公立医疗机构的书记、院长、总会计师的工资由政府进行考核并发放,提升医院职工诊查、护理、手术、治疗、药事服务费等专业服务在收入计算中的比例。至 2020 年,三明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院长平均年薪在 30 万元以上,医生平均年薪超过 20 万元,是改革前的两倍还多。
收入结构优化
- 动态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将医改第一阶段药品耗材挤压出来的水分,在医院总收入增长幅度控制在 8%左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收费转化为医院的合法收入,逐步优化医院收入结构。2015 年,对全市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将护理和行政后勤人员全部纳入目标年薪管理,突破人事编制与聘用的界限,实行同工同酬。
其他方面措施
三医联动改革
- 整体联动改革: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按照腾笼换鸟的思路和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深化改革。实行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将腾出的空间在确保群众受益的基础上,重点用于及时相应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医院收入结构,建立公益性运行新机制。
医疗资源配置优化
- 组建紧密型医共体:以沙县区总医院为例,通过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将国家医疗机构统一归总医院管理,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
- 慢性病管理与基层就医:如三明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余新引入慢性病管理,将部分患者的治疗转移到社区医院,并免费提供基本药物干预,减轻了大医院压力,方便患者就医,减轻患者用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