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辅音字母和5个元音字母
回鹘式蒙古文字母是 蒙古族的传统书写方式 ,其字母表由 18个辅音字母和5个元音字母组成 。书写顺序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到右。具体书写规则如下:
-
元音字母 :包括i、u、ü、e、o五个字母,分别代表五个元音音素。
-
辅音字母 :包括b、p、m、f、v、d、t、n、l、g、k、h、j、q、x、z、s、r、y、w等18个字母,分别代表18个辅音音素。
例如,“回鹘式蒙古文”可以写作“ idee meni jie”,其中“i”代表元音/i/,“e”代表元音/e/,“u”代表元音/u/,“n”代表辅音/n/,“g”代表辅音/g/。
回鹘式蒙古文字母源自粟特文,粟特文源于阿拉米文,阿拉米文源于腓尼基文,腓尼基文源自古埃及文。世界字母文字的源头都是菲尼基文,一支传入南欧发展为拉丁系字母。
早期的蒙古文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称作回鹘式蒙古文。据后人对这种文字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出19个字母。其中,5个表示元音,14个表示辅音。每个字母视其出现在词里的位置不同,写法略有变化,分词首、词中、词末3种变体。拼写时一般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但是,有时一个词也可分作两段书写。拼写规则不严密,重文别体较常见。字序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到右。
回鹘式蒙古文的发展,从13世纪初到17世纪初是第一阶段。1946年,蒙古国废弃回鹘式蒙古文,开始使用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创制的新蒙文,也就是西里尔蒙古文。从2010年起,蒙古国开始扩大使用传统蒙古文。2025年,蒙古国决定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