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平台建设:加快苏滁高新区扩展区、顶山—汊河等新型功能区建设,推动宁滁结对合作产业园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引育,谋划共建环高邮湖绿色一体化融合发展区。
- 产业协同:探索“研发在南京,制造在滁州”模式,嵌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打造合滁宁产业走廊。
- 交通互联:建设沪宁合、宁淮、合新铁路,推进扬州—淮南、京台改扩建等高速公路,确保滁合高速通车,构建“时钟型”高速路网。
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 制造业升级:推动汽车及装备制造、光伏、智能家电、绿色食品四大产业突破千亿规模,培育百亿级县域产业。
- 创新驱动:力争2027年研发投入突破百亿元,创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家,打造长三角科创共同体节点城市。
- 数字经济: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拓展家电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建设“数字滁州”。
三、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 城市更新:实施花园路下穿京沪铁路等重点项目,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2万套,改造老旧小区67个,争创国家城市更新示范市。
- 乡村振兴:新建高标准农田66.1万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33万亩,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确保粮食“二十一连丰”。
- 县域经济:实施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确保县域经济总量占比超85%。
四、生态保护与城乡治理
- 绿色发展:推进江巷灌区、滁河防洪治理等水利工程,新增5G基站2900个,建成“千兆城市”,力争2027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20%。
- 生态修复: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推进历史遗留矿山修复,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 智慧治理: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动“IPv6+”应用升级,提升市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能力。
五、民生与社会事业发展
- 教育医疗: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2所,新增学位2.1万个;与东部战区总医院合作,实现县域医联体全覆盖。
- 文化繁荣: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琅琊山5A级景区,办好中国农民歌会,打造“江淮分水岭”文旅品牌。
- 社会保障:新增城镇就业6.1万人,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六、区域协同与开放合作
- 跨省协作:推动定远—长丰园区合作,共建“一廊一带两区三点”协同发展格局,深化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 扩大内需:全年新招引亿元项目400个以上,举办汽车、家电等展会20场,培育“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通过以上举措,滁州将力争2035年建成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形成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