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疫苗补种的年龄上限对于家长和医疗工作者至关重要,以确保儿童能够获得全面的免疫保护。以下是关于疫苗补种年龄上限的详细信息。
疫苗补种年龄上限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补种年龄上限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疫苗补种的年龄上限为18岁。这意味着小于18周岁的人群都可以进行补种,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这一政策调整旨在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确保更多儿童能够获得全面的免疫保护。放宽补种年龄上限有助于减少因错过接种而导致的疾病风险,特别是在传染病高发季节。
各疫苗的具体补种年龄上限
- 乙肝疫苗:全程3剂应在12月龄前完成。
- 卡介苗:必须在4岁前完成。
- 脊髓灰质炎疫苗:前3剂应在12月龄前完成,第4剂应在5周岁前完成。
- 百白破疫苗:前3剂应在12月龄前完成,第4剂应在6岁前完成。
- A群/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多糖流脑疫苗应在24月龄前完成,A群C群多糖流脑疫苗无严格上限。
- 麻腮风疫苗:第1剂应在12月龄前完成,第2剂应在24月龄前完成。
- 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应在12月龄前完成,第2剂应在3周岁前完成。
- 乙脑灭活疫苗:第1剂应在12月龄前完成,第2剂应在3周岁前完成,第3剂应在7周岁前完成。
- 甲肝疫苗:第1剂应在24月龄前完成,第2剂应在3周岁前完成。
特殊情况下的补种
特殊健康状况儿童的补种
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如果医学评估稳定并且处于持续恢复状态,可以按照出生后实际月龄接种疫苗。已知对疫苗成分严重过敏或既往因接种疫苗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儿童,原则上不予接种同种疫苗。
这些规定确保了在特殊情况下,儿童仍能获得必要的免疫保护,同时降低了因过敏等风险导致的接种禁忌。
推迟接种的影响
推迟接种疫苗只会推迟疫苗开始产生保护的时间,而不会影响疫苗最终的保护效果。尽管如此,建议家长尽量避免推迟接种,特别是在传染病高发季节,以免增加患病风险。
疫苗补种的年龄上限为18岁,这意味着所有小于18周岁的人群都可以进行补种。各疫苗的具体补种年龄上限有所不同,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具体规定,尽早进行补种,以确保孩子能够获得全面的免疫保护。推迟接种虽不影响整体保护效果,但建议尽量避免,特别是在传染病高发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