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农业策略,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新疆气候特点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 新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燥、冬冷夏热、气温温差大、日照充足。南疆干旱少雨,北疆气候相对复杂,有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也有高山气候区。
- 新疆的气候成因主要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盆地地形四周被高山环绕,地形封闭,阻挡了湿润水汽的进入。
昼夜温差大
- 新疆的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强烈,夜晚降温快,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弱,减少了对白天积累糖分的消耗,因此瓜果特别甜。
- 这种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使得新疆的瓜果在生长过程中能够积累更多的糖分,提高了瓜果的品质和口感。
降水稀少
- 新疆的年降水量较少,平均约为150毫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
- 降水稀少是新疆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这对农业生产提出了较高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要求,尤其是在干旱地区,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成为关键。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具体影响
气温上升
- 自1981年以来,新疆年平均气温以0.3 - 0.5℃/10a的速率升高,冬季升温尤为明显。积温显著增加,例如伊犁河谷的≥10℃积温增幅达448.8℃·d/10a。
- 气温上升带来了积温的增加和无霜期的延长,这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民可以种植更多种类的作物或延长现有作物的生长周期。
降水波动性增加
- 新疆的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降水模式呈现出季节性分布不均的特点,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南疆部分区域夏季高温干旱加剧,北疆则面临融雪性洪水风险上升的问题。
- 降水波动性增加使得农业生产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农民需要不断调整种植策略,以应对这种复杂多变的降水情况。
极端天气频发
新疆的地理环境使得它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如冰雹、大风、沙尘暴等灾害频发。例如,阿克苏的苹果园因冰雹灾害频发,果农们不得不增设防雹网。
极端天气频发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还提高了生产成本,农民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应对这些灾害。
新疆农业适应措施
种植结构与区域调整
- 作物带北移扩展,棉花等作物的宜种区向高纬度、高海拔扩展。例如,北疆宜棉区占比从1960年代的7.8%增长到2020年代的21.0%。
- 多熟制发展,如复播小麦 + 大豆模式在天山北坡等区域取得成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民的收入。
产量与品质的双向作用
- 热量资源的增加为新疆的农业产量提升带来了潜力。例如,玉米和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升。
- 高温对小麦和棉花的影响尤为明显,可能导致灌浆期缩短、蕾铃脱落率增加等问题,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农业灾害与成本上升
- 新疆的农业灾害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例如,阿克苏苹果因冰雹灾害频发,果农们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安装防雹网。
- 气候变化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农民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应对方法来保障农业生产。
新疆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气温上升、降水波动性增加和极端天气频发都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新疆需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熟制,提高农业技术和灾害防范能力,以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