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离子(Fe³⁺)的检验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以下是常见的四种方法:
一、定性检验方法
-
氢氧化钠法
- 原理 :Fe³⁺与OH⁻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 操作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沉淀变化。若先生成白色沉淀(Fe(OH)₂),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转为红褐色(Fe(OH)₃),则证明存在Fe³⁺。
-
高锰酸钾法
- 原理 :Fe²⁺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Fe³⁺无此性质。 - 操作 :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MnO₄溶液,若溶液褪色,则存在Fe²⁺(原溶液为Fe³⁺)。
-
醋酸钠法
- 原理 :Fe³⁺与醋酸根离子(CH₃COO⁻)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 操作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CH₃COONa溶液,若出现红褐色沉淀,则证明存在Fe³⁺。
-
硫氰酸钾法(血红色络合物)
- 原理 :Fe³⁺与SCN⁻(硫氰酸根离子)形成血红色络合物。 - 操作 :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确认存在Fe³⁺。
二、定量分析方法(补充)
-
原子吸收光谱法
- 通过测量Fe³⁺的特征吸收峰(约559.6 nm)进行定量分析。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高灵敏度检测Fe³⁺浓度,可同时分析其他金属离子。
注意事项
-
酸碱控制 :部分方法需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如KSCN法需用HCl酸化),否则可能影响反应效果。
-
干扰排除 :亚铁离子(Fe²⁺)可能干扰某些方法(如高锰酸钾法),需先转化为Fe³⁺再检测。
以上方法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定性分析推荐优先使用氢氧化钠法、高锰酸钾法和醋酸钠法,定量分析则需结合专业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