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票金额为准
当入库单和发票金额不一致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金额不一致的原因
-
计价方式差异
入库单通常记录不含税采购成本,而发票为含税销售价格,税率变动时易产生差异。
-
时间差导致的价格波动
入库单生成早于发票开具,期间商品价格可能因市场波动调整。
-
暂估入库误差
未及时取得发票时采用预估金额入库,实际金额到货后需调整。
-
人为错误或系统故障
记录或打印错误、系统异常等。
二、处理方法
-
核对与调整
-
仔细比对发票与入库单的日期、商品信息,确认差异原因。
-
若发票金额大于入库单金额,按发票金额入账,并调整相关成本或费用。
-
若发票金额小于入库单金额,需与供应商协商调整,可能涉及红字冲销暂估入库分录。
-
-
会计分录调整
-
发票金额大于入库单金额: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 \quad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
发票金额小于入库单金额: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 \quad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贷:应付账款 \quad 红字分录(调整暂估金额)$$
-
若存在合理损耗,按发票金额入账,损耗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
-
-
特殊情况处理
-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可要求供应商赔偿,超支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
-
单价调整 :小规模纳税人可采用折扣或抹零方法调整入库单金额,但需与供应商协商一致。
-
系统或人为错误 :需查明原因后,通过红字冲销或更正分录调整。
-
三、注意事项
-
税务合规 :按发票金额申报增值税,避免因金额差异引发税务风险。
-
内部流程 :建立完善的验收、入库流程,减少人为错误。
-
记录保存 :保留所有相关单据,便于后续审计和核查。
四、示例
假设某企业收到发票金额8150元(含税),入库单金额7738.7元(不含税),增值税937.61元:
-
按发票金额入账: $$借:库存商品 \quad 7738.7 \quad 应交税费—进项税937.61 \ 贷:应付账款 \quad 8676.31$$
-
调整暂估入库(若存在): $$借:库存商品 \quad (8150-7738.7) \quad 应交税费—进项税(937.61-8150 \times \frac{7738.7}{8150}) \ 贷:应付账款 \quad 调整金额$$
通过以上步骤,可确保账目准确,符合财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