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购电电费计算主要基于电价构成公式和分时电价机制,具体如下:
一、电价构成公式
代理购电用户电价 = 代理购电价格 + 输配电价 + 上网环节线损费用 + 系统运行费用 + 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其中:
- 代理购电价格:由电网企业根据市场购电价格及偏差费用折价确定。例如2025年3月贵州的代理购电价格为0.395459元/千瓦时,含偏差费用折价-0.004891元/千瓦时。
- 输配电价:根据用户电压等级分档(如1-10kV、35kV等)。
- 系统运行费用:包括保障居民、农业用电稳定等产生的费用(如贵州的系统运行费折价为0.060642元/千瓦时)。
- 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固定收取(如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0.0021元/千瓦时、可再生能源附加0.002元/千瓦时)。
二、分时电价机制
代理购电价格需根据用电时段调整浮动比例:
- 尖峰时段(如7-9月的11:00-12:00、17:00-18:00):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上浮80%。
- 峰时段(如10:00-12:00、15:00-20:00):上浮58%。
- 平时段:按代理购电价格执行。
- 谷时段(0:00-8:00):下浮63%。
三、计算步骤示例
以工商业用户为例:
- 确定基础电价:代理购电价格+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 分时段调整:根据实际用电时段,按对应比例浮动。例如:
- 尖峰电价 =(平段电价 × 1.8) + 输配电价 + 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 计算总电费:各时段电价 × 对应用电量之和。
四、注意事项
- 未入市企业的惩罚性电价:未注册入市的用户,电能量价格按代理购电价格的1.5倍执行。
-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政策可能调整输配电价、系统运行费用等参数。
- 合同条款:电费结算方式、支付周期等需遵循代理购电合同约定。
以上计算方式需结合实时电价公告和当地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