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自来水水质通常包括以下核心指标:
一、微生物指标
- 细菌总数:反映水体受细菌污染的程度,限值≤100 CFU/mL。
- 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用于判断是否受粪便污染,要求“不得检出”。
- 致病菌(如霍乱弧菌、伤寒沙门氏菌等):防止水源性传染病传播。
二、化学指标
-
毒理指标
- 重金属:砷(≤0.01 mg/L)、镉(≤0.005 mg/L)、铅(≤0.01 mg/L)、汞等。
- 氟化物、氰化物、硝酸盐:过量可能引发慢性中毒。
-
一般化学指标
- pH值:限值6.5-8.5,影响水的酸碱性和管道腐蚀性。
- 硬度(钙、镁离子含量):通常建议≤450 mg/L。
- 氯残留:游离氯等消毒剂余量需符合标准。
三、物理与感官指标
- 色度:≤15度,反映水体颜色异常。
- 浑浊度:≤1 NTU,衡量水中悬浮物含量。
- 臭和味、肉眼可见物:要求无异味、无可见杂质。
四、放射性指标
- 总α放射性:≤0.5 Bq/L。
- 总β放射性:≤1 Bq/L。
五、其他检测项目
- 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环芳烃(PAHs)等。
- 溶解性总固体(TDS):反映矿物质含量。
上述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涵盖微生物、化学、物理及放射性等六类指标,旨在保障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