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以前的名字是“乌兰察布盟”,简称“乌盟”。以下是关于这一名称的详细历史背景和相关信息:
1. 名称的由来与历史背景
- “乌兰察布”是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崖口”,因清初会盟于红山口(今呼和浩特市东北大青山脚下)而得名。
- 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蒙古四部六旗首次会盟于四子王旗境内的乌兰察布地方,并以该地的一条河命名,形成了“乌兰察布盟”这一名称。
2. 名称变更的历史节点
- 1954年: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乌兰察布盟的行政隶属关系调整。
- 200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乌兰察布盟,设立地级乌兰察布市。同时,撤销县级集宁市,设立集宁区作为乌兰察布市的首府。
3. 名称变更的意义
- 从“乌兰察布盟”到“乌兰察布市”,这一变化标志着行政建制的调整,乌兰察布从一个盟级行政区转变为地级市,行政管理体制更加现代化。
- 集宁市作为乌兰察布盟的核心城市,其地位也相应提升,成为乌兰察布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补充背景信息
- 乌兰察布盟历史悠久,自清初形成以来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该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汇的重要区域,也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乌兰察布从“乌兰察布盟”到“乌兰察布市”的名称变更,反映了其行政建制的演变和区域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