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上,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它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多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概述
- 呼伦贝尔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上,东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与蒙古国交界。
- 总面积约为25.3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350公里,南北长约300公里。
地形特点
- 呼伦贝尔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大兴安岭以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市中南部,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和经济类型区域: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岭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岭东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
- 气候类型以大兴安岭为分界线,岭东区为季风气候区,岭西区为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岭东区为半湿润性气候,岭西区为半干旱性气候。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概况
- 呼伦贝尔市现辖14个旗市区,包括2个区(海拉尔区、扎赉诺尔区)、5个市(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和7个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
- 全市共有106个苏木乡镇,其中68个镇、19个乡、19个苏木;36个街道,373个社区;795个嘎查村。
主要城市
- 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医疗、教育、交通、信息、旅游中心。
- 满洲里市: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被誉为“东亚之窗”。
- 牙克石市:内蒙古大兴安岭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和交通中心,素有“中国森林工业之都”之称。
历史背景
历史沿革
- 呼伦贝尔地区自二三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创造了原始文化。自西汉时期至清朝,这里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东胡、匈奴、鲜卑、室韦、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部族曾在此活动。
- 1947年成立呼伦贝尔自治政府,1948年改称呼伦贝尔盟,2001年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
文化特色
- 呼伦贝尔是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多个民族的聚居地,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这里有著名的“那达慕”大会和丰富的草原文化。
- 呼伦贝尔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大兴安岭的森林和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北国野生动植物的天然王国”。
呼伦贝尔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上,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呼伦贝尔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