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是一种用于替代缺失全口牙齿的修复体,主要由基托和人工牙两部分组成。了解其组成部分和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全口义齿的组成部分
基托
基托是全口义齿的基础结构,覆盖在牙槽嵴上,起到连接人工牙、传递和分散咀嚼力的作用。基托的材料一般有塑料和金属两种。塑料基托重量轻、色泽美观、价格便宜,但强度相对较低;金属基托强度高、体积小、戴用舒适,但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基托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全口义齿的强度、耐用性和舒适度。金属基托虽然成本较高,但其强度和耐用性使其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
人工牙
人工牙是义齿行使咀嚼功能的部分,根据材质不同,分为塑料牙、瓷牙和金属牙。塑料牙质轻、韧性好、不易折断,但耐磨性较差;瓷牙硬度高、耐磨、色泽好,但质地较脆,容易崩裂;金属牙则常用于后牙,主要用于承受较大的咀嚼力。
人工牙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咀嚼功能需求、美观需求和经济状况进行。金属牙虽然耐磨,但可能影响美观;塑料牙虽然美观,但耐磨性较差。
全口义齿的表面结构
组织面
组织面是义齿基托与其覆盖下的牙槽嵴和上腭等组织密切接触的表面。基托覆盖下的组织区域称为义齿承托区,义齿在功能时承受的负荷通过组织面传递至支持组织。组织面也是义齿获得固位的主要部位。
组织面的设计和制作质量直接影响全口义齿的固位力和功能性。良好的组织面设计可以确保义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均匀分散咀嚼力,减少对黏膜的压力。
磨光面
磨光面是义齿与唇、颊、舌侧软组织和肌肉接触的表面。磨光面应形成适当的凹斜面,以便通过唇颊舌肌的作用使义齿基托贴附于牙槽嵴上,增强义齿的固位。
磨光面的设计对于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性至关重要。适当的凹斜面设计可以确保义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水平稳定,减少义齿的脱位风险。
咬合面
咬合面是上下颌义齿人工牙咬合接触的面。咬合时,咀嚼肌产生的咬合压力通过人工牙的咬合面传递至与基托组织面接触的义齿支持组织。义齿人工牙的咬合接触应广泛而且平衡,以便于咬合压力在支持组织上均匀分布,有利于义齿的稳定。
咬合面的设计和制作质量直接影响义齿的咀嚼功能和稳定性。广泛的咬合接触可以确保义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均匀分散咀嚼力,减少对支持组织的压力,从而提高义齿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全口义齿的功能分区
主承托区
主承托区包括上下颌牙槽嵴顶,以及除上颌硬区之外的硬腭水平部分。该区域表面通常为附着黏膜,有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黏膜下层致密,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抵抗义齿基托的压力,是承担义齿咀嚼压力的主要区域。
主承托区的设计和制作质量直接影响义齿的咀嚼功能和固位力。良好的主承托区设计可以确保义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均匀分散咀嚼力,减少对黏膜的压力,从而提高义齿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副承托区
副承托区包括上下颌牙槽嵴的唇颊侧和舌腭侧斜面。该区域黏膜为附着黏膜向非附着黏膜过渡,上皮角化程度降低,黏膜下层疏散,不能承受较大的咀嚼压力,可抵抗义齿受到的水平向作用力,有利于义齿的稳定。
副承托区的设计和制作质量对义齿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副承托区设计可以确保义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水平稳定,减少义齿的脱位风险。
边缘封闭区
边缘封闭区包括上下颌口腔前庭沟底、唇颊舌系带附着部、下颌舌侧口底黏膜反折处、上颌后堤区和下颌磨牙后垫。边缘封闭区外围分别为唇颊、口底和软腭等活动组织,该区域黏膜下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不能承受咀嚼压力,义齿基托边缘在此区域不能过度伸展。
边缘封闭区的设计和制作质量直接影响义齿的固位力。良好的边缘封闭区设计可以确保义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固位,减少义齿的脱位风险。
缓冲区
缓冲区包括无牙颌的骨性隆突部位,如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颊侧、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这些部位均不能承受咀嚼压力,全口义齿基托组织面在上述的相应部位应做缓冲处理,以免因压迫导致疼痛,或形成支点而影响义齿的稳定。
缓冲区的设计和制作质量对义齿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缓冲区设计可以确保义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黏膜造成压迫,从而提高义齿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影响全口义齿固位和稳定的因素
颌骨的解剖形态
颌骨越宽大、剩余牙槽嵴越丰满、系带附着离牙槽嵴顶越远、腭穹窿越高拱、基托伸展面积越大,固位作用越好。反之,如果颌弓窄小、牙槽嵴低平而窄、系带附着离牙槽嵴顶越近,腭穹窿越平坦、基托面积越小,固位力越差。
颌骨的解剖形态直接影响义齿的固位力。良好的颌骨形态设计可以确保义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固位,减少义齿的脱位风险。
黏膜的性质
黏膜越厚韧,固位力越好。黏膜过薄、缺乏弹性或者黏膜过于松软都会导致固位力下降。黏膜的性质直接影响义齿的固位力。良好的黏膜条件可以确保义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固位,减少义齿的脱位风险。
唾液质量
有一定粘稠度、具有适宜的分泌量的患者,全口义齿固位力较好,唾液过于稀薄、过少会减低吸附力和界面作用力,导致固位力下降。唾液的质量直接影响义齿的固位力。良好的唾液条件可以确保义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固位,减少义齿的脱位风险。
基托的边缘伸展
义齿基托适宜的伸展可与黏膜组织充分接触以获得良好的边缘封闭,获得较大的固位力,义齿基托伸展不足或过度伸展都会导致固位力下降。基托的边缘伸展直接影响义齿的固位力。良好的基托边缘伸展设计可以确保义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固位,减少义齿的脱位风险。
全口义齿由基托和人工牙两部分组成,基托起到连接人工牙、传递和分散咀嚼力的作用,而人工牙则负责恢复咀嚼功能和辅助发音。全口义齿的表面结构包括组织面、磨光面和咬合面,这些结构的设计和制作质量直接影响义齿的固位力、稳定性和功能性。颌骨的解剖形态、黏膜的性质、唾液质量和基托的边缘伸展等因素也会影响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设计和制作全口义齿,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全口义齿的基托材料有哪些选择?
全口义齿的基托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
-
树脂材料:
- 丙烯酸树脂:轻便、舒适度高,但耐磨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价格相对较低。
- 复合树脂:结合了多种材料的优点,强度和耐磨性较好,价格适中。
-
金属基托:
- 钴铬合金:强度高,耐用,但重量较重,可能影响佩戴舒适度,价格适中。
- 钛合金:轻便且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价格相对较高。
- 纯钛:轻薄,佩戴舒适,生物相容性极佳,不易引起过敏反应,但价格最高。
-
金属塑料基托:在塑料基托中加入金属网状物,以增加坚固性,兼具金属和塑料的优点。
-
陶瓷材料:美观度高,强度和耐磨性好,但价格较高且脆性较大,制作工艺复杂。
全口义齿的牙尖交错位如何确定?
全口义齿的牙尖交错位(ICP)的确定是义齿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
自然咬合法:
- 让患者自然咬合,找到牙尖交错位。此时,下颌处于最自然的咬合状态,上下牙齿达到最广泛的接触。
-
卷舌法:
- 让患者将舌头卷起,头微后仰,此时咬合的是后退接触位(RCP)。然后慢慢将头低下,舌头放平,此时咬合的是牙尖交错位(ICP)。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RCP和ICP之间找到正确的ICP。
-
下颌后退法:
- 对于不会卷舌的患者,可以轻轻托住患者的下巴,腕部发力,轻轻抖动下巴,使其后退到RCP,然后再向前滑动到ICP。
-
息止颌位法:
- 先确定患者的息止颌位(MPP),即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的下颌位置。通常,ICP比MPP高出1-3mm,通过减去这个高度可以找到ICP。
-
合堤记录法:
- 制作暂时基托和合堤,放入患者口腔,让患者进行牙尖交错位的咬合动作,根据合堤上的咬合印记来确定ICP。
-
肌位法:
- 让患者做叩齿练习,找到肌肉放松时的咬合位置,这个位置通常是ICP。
全口义齿的排牙技巧有哪些?
全口义齿的排牙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颌位关系
- 印模制取和颌位记录:确保上下颌的正确位置关系,包括垂直距离和水平关系。
2. 选择人工牙
- 根据患者特征选择:考虑面型、年龄、性别、肤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人工牙型号和颜色。
3. 排列前牙
- 中线对称:确保中切牙的近中接触点与面部中线一致。
- 牙弓形态匹配:根据患者的颌弓形态选择合适的前牙牙弓形态。
- 唇舌向和近远中倾斜度:中切牙一般垂直排列,侧切牙稍向近中倾斜,尖牙颈部向唇侧和远中倾斜。
- 覆合覆盖关系:上前牙覆盖下前牙3-4mm,覆合为上前牙切缘盖过下前牙唇面切1/3以内。
- 美观与发音:根据患者的面型、肤色、年龄选择合适的牙齿颜色和形态,确保上前牙切缘在下唇下缘下2mm左右。
4. 排列后牙
- 功能尖位置:后牙的功能尖要尽量排在牙槽嵴顶上,使力能沿垂直方向传至牙槽嵴。
- 咬合关系:调整咬合关系,使上下颌后牙在正中咬合、前伸和侧方运动时均能达到多点均匀接触。
- 牙槽嵴状况:根据牙槽嵴的颊舌向倾斜度和宽窄,将后牙排列在合适的位置。
5. 检查和调整
- 咬合检查:用咬合纸或蜡片找出早接触点并进行调整。
- 稳定性和固位力:检查义齿的稳定性和固位力,必要时对基托进行修整。
6. 个性化调整
- 参考旧义齿:若患者曾戴过义齿,了解其对旧义齿前牙排列的满意与不满意之处,在新义齿排牙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 结合患者意见:排牙过程中与患者充分沟通,尊重其对牙齿外观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