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BCG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以下是其关键信息:
1. 名称由来与历史
- 名称:取自两位法国科学家阿尔伯特·卡尔梅特(Albert Calmette)和卡米耶·介兰(Camille Guérin)的姓氏缩写。他们于1908—1921年间研发出该疫苗。
- 起源:通过将牛型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在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培养13年,使其毒性减弱,成为无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的活菌疫苗。
2. 作用与机制
- 预防疾病:主要预防结核病,尤其是儿童重症类型(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
- 原理:减毒菌株刺激人体产生对结核杆菌的免疫记忆,降低感染后发病风险。
3. 接种对象与政策
- 适用人群: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优先接种),常见于结核病高发地区(如中国、印度)。
- 地区差异:低发地区(如美国、西欧)可能仅建议高风险人群接种,因成人保护效力有限(约20%)。
4. 接种反应
- 正常现象:注射部位红肿→溃烂→结痂→永久性疤痕(“卡疤”),通常无需处理。
- 禁忌: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患儿)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需谨慎评估。
5. 其他应用
- 膀胱癌治疗:通过局部灌注刺激免疫反应,抑制肿瘤复发,属辅助疗法。
6. 注意事项
- 非绝对防护:不能完全预防感染,尤其是成人肺结核,需结合其他防控措施。
- 全球覆盖率:WHO统计显示,2021年约85%新生儿接种,但地区差异显著。
卡介苗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疫苗之一,仍是结核病防控的重要工具,但其应用需结合流行病学数据与个体健康状况综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