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拔罐的常用穴位包括颊车穴、太阳穴、风池穴、翳风穴和合谷穴等。以下是这些穴位的位置和拔罐方法:
- 1.颊车穴:位置:位于面部,在耳垂的下缘,下颌骨髁状突的前缘凹陷处作用:具有升降口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口角歪斜、齿痛、耳鸣等病症
- 2.太阳穴:位置:位于头部,在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的凹陷处作用:具有疏风清热、止痛醒脑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头痛、目痛、目眩、鼻渊、口歪等病症
- 3.风池穴:位置:位于颈后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作用:具有疏风清热、通宫利窍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头痛、项强、目赤等病症
- 4.翳风穴:位置:位于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作用:具有息风开窍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耳鸣、耳聋、中风、口眼歪斜等病症
- 5.合谷穴:位置: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作用:可以起到清热解表、疏风散邪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发热、头痛、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病症
拔罐方法
1.闪罐法:适用于阳白、颧髎、地仓、颊车等穴位。用镊子夹住一个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两圈抽出,快速将罐子扣在穴位上,然后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复6次,以皮肤潮红为度
2.留罐法:适用于合谷、足三里等穴位。用小号火罐,镊子夹酒精棉点燃,在罐内绕2圈后再抽出,快速将罐子扣在穴位上,留罐10分钟
3.走罐法:适用于神门向通里方向。用小硅胶罐蘸递质从神门向通里方向走罐6-8次
注意事项
-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拔罐,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出现烫伤、感染等情况
- 如果患者在拔罐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图示
以下是一些穴位的位置图示:
- 颊车穴:
- 太阳穴:
- 风池穴:
- 翳风穴:
- 合谷穴:
这些图示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找到拔罐的穴位位置。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