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河南省最新发布的课后服务政策,结合2024年及2025年相关文件要求,主要内容梳理如下:
一、实施范围
- 服务对象:覆盖所有确有需求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严禁将早到校看管、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纳入课后服务范围。
- 参与机构:仅限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禁学科类机构参与。
二、服务时间
- 时段安排:一般在上课日放学后进行,冬季小学至18:00、中学至18:40,夏季小学至18:30、中学至19:00,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衔接。
- 服务时长:每天1-1.5小时,严禁利用周末开展学科类补课或集体授课。
三、服务内容与形式
- 课程类型:包括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实践、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禁止讲授新课或组织刷题备考。
- 资源整合:通过遴选优质非学科机构提供特色课程,到2026年实现课后服务与校外资源有机衔接。
四、机构准入条件
- 资质要求:须取得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书,完成法人登记,并纳入全国校外培训监管平台。
- 人员规范:从业人员需具备专业资格证明,严禁失信机构或不符合条件人员进校服务。
五、收费标准
- 费用标准:2025年起市直义务教育阶段按每小时不超过1.8元执行,小学每月≤60元、中学≤80元,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免费。
- 收费监管:严格执行公示制度,禁止强制收费、捆绑收费或通过家委会、第三方机构变相收费。
六、监督管理
- 自愿原则:坚持学生家长自主选课报名,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参加。
- 动态调整:建立第三方机构及人员准入退出机制,定期评估服务质量。
以上政策综合了非学科资源引入、服务内容优化及收费规范等关键调整,旨在构建公益普惠、多元协同的课后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