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贯标医保程序技术实施方案需围绕国家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结合系统改造、数据对接及流程优化进行设计,具体框架如下:
一、技术架构设计
-
标准化编码体系
- 依据国家15项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涵盖疾病诊断、手术操作、药品、耗材等),建立统一编码库,实现与医院现有诊疗项目、药品目录的精准映射。
- 采用“双码并行”机制,确保过渡期系统兼容性。
-
系统改造与接口对接
- 升级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EMR)等核心模块,支持医保编码的录入、校验及传输。
- 对接省级/国家医保信息平台,通过标准化API接口实现数据实时交互(如编码上传、费用结算等)。
-
数据治理与质量提升
- 构建医保数字底座,归集人社、税务、卫健等多部门数据,通过预校验规则(如3455条国家数据校验规则)提升数据质量。
- 开发数据质检模块,支持规则配置、自动质检报告生成,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合规。
二、实施步骤
-
信息梳理与编码映射
- 全面梳理院内医疗服务项目、药品耗材目录,按国家编码标准完成分类映射,形成标准化数据库。
- 对未匹配条目标注“暂未取得国家医保编码”,动态维护更新。
-
系统功能开发与测试
- 在HIS中嵌入风控规则(如诊疗行为导航、费用预警),实现事前事中监管。
- 开展多轮联调测试,验证编码传输、结算逻辑及异常处理流程。
-
上线与运维优化
- 采用流媒体技术优化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提升页面访问速度及直播、回放等功能的用户体验。
-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定期评估编码应用效果及系统稳定性。
三、配套保障措施
- 培训推广:分批次开展医护人员、信息管理员专题培训,确保操作规范。
- 安全合规:遵循《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强化数据加密与权限管控。
- 支付方式衔接:同步对接DRG/DIP支付模块,支持病种分组、费用测算等场景应用。
四、预期成效
- 业务协同:实现医保业务全流程闭环监管,支撑基金预决算、医药价格管理等职能。
- 效率提升:通过标准化编码减少人工核验,结算效率提高30%以上。
- 控费能力:依托风控规则降低不合理费用支出,政策范围内住院支付比例达70%以上。
该方案需结合地方实际需求迭代优化,确保与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技术标准及数据规范高度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