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疝通常无法自己长好。
切口疝是由于原手术的腹壁切口筋膜和(或)肌层未能完全愈合,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腹外疝。其难以自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腹壁组织受损:手术切口破坏了腹壁的正常结构,使局部组织强度下降,即使是较小的切口疝,其缺损部位的腹壁组织也难以自行恢复到足以抵抗腹腔压力的程度。
- 腹腔压力持续存在: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咳嗽、排便等动作都会使腹腔内压力升高,不断对薄弱的切口部位产生冲击,阻止腹壁缺损自行愈合,还可能使疝逐渐增大。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的患者,身体的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下降,切口疝自愈的可能性更小。极少数情况下,患者身体素质较好、切口疝非常小且得到了很好的护理和保护,有可能出现自愈的情况,但这种情况极其罕见。
如果不及时治疗,切口疝会逐渐增大,增加手术的难度和风险,还可能导致肠梗阻、嵌顿疝、绞窄性疝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确诊为切口疝,建议尽早在医生的评估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手术修补等。